關于印發(fā)《廣西壯族自治區(qū)錄音
錄像檔案歸檔整理規(guī)則(試行)》的通知
各市檔案局,區(qū)直各有關單位:
為了規(guī)范錄音錄像檔案的歸檔整理,提高工作效率和現(xiàn)代化管理水平,自治區(qū)檔案局制訂了《廣西壯族自治區(qū)錄音錄像檔案歸檔整理規(guī)則(試行)》。現(xiàn)印發(fā)你們,請結合實際貫徹執(zhí)行。
廣西壯族自治區(qū)檔案局
2009年8月25日
廣西壯族自治區(qū)
錄音錄像檔案歸檔整理規(guī)則
(試行)
1 范圍
本規(guī)則規(guī)定了歸檔錄音錄像的整理原則和方法。
本規(guī)則適用于廣西壯族自治區(qū)各級機關、團體、企事業(yè)單位和其他社會組織的錄音錄像檔案歸檔整理。
本規(guī)則不適用于新聞媒介單位。
2 定義
本規(guī)則采用下列定義
2.1 歸檔錄音、錄像
立檔單位在其職能活動中直接形成的以聲音、影像形式存在的,并具有長遠保存利用價值的歷史記錄。
2.2 歸檔錄音、錄像整理
將歸檔錄音、錄像以件為單位進行鑒定、分類、排列、編號、著錄、上架,使之有序化的過程。
2.3 件
歸檔錄音、錄像的整理單位。一般以能完整的、相對獨立的記錄某一事件的錄音或錄像材料為一件。
3 收集
3.1 收集范圍
3.1.1 記錄本單位主要職能活動和基本歷史面貌的,對單位工作、國家建設和歷史研究具有利用價值的錄音、錄像。
3.1.2 領導人和著名人物參加與本單位、本地區(qū)有關的重大公務活動形成的錄音、錄像。
3.1.3 本單位組織或參加的重要外事活動形成的錄音、錄像。
3.1.4 記錄本單位、本地區(qū)重大事件、重大事故、重大自然災害及其他異常情況和現(xiàn)象的錄音、錄像。
3.1.5 記錄本地區(qū)地理概貌、城鄉(xiāng)建設、重點工程、名勝古跡、自然風光以及民間風俗和著名人物的錄音、錄像。
3.1.6 其它有重要保存利用價值的錄音、錄像。
3.2 收集要求
3.2.1 凡屬歸檔范圍的錄音、錄像,必須按有關規(guī)定向本單位檔案部門移交,實行集中統(tǒng)一管理,任何個人不得據(jù)為已有或拒絕歸檔。
3.2.2 收集的錄音、錄像沒有標明主題(內容)和時間的,移交人員應在移交時予以補充完整。
錄音應整理出文字材料隨同移交。
3.2.3 歸檔錄音、錄像應確保可讀性,并保持整潔、無破損。
3.3 收集時間
對具有歸檔保存價值的錄音、錄像,單位或個人應及時整理、移交檔案室歸檔,一般不應跨年度。
4 整理
4.1 整理原則
錄音、錄像的整理應遵循保持錄音、錄像的有機聯(lián)系、便于保管和利用的原則。
4.2 整理方法
錄音、錄像的整理方法分為錄音整理方法和錄像整理方法。
4.2.1 鑒定
4.2.1.1 根據(jù)本單位的歸檔范圍,對每一件錄音、錄像進行鑒定,判斷其是否應當歸檔。
4.2.1.2 對存有真?zhèn)我闪x的錄音、錄像應采取必要措施進行鑒定。
4.2.1.3 歸檔錄音、錄像的保管期限參照文書檔案保管期,劃分為永久、30年、10年3種。
4.2.2 分類
歸檔錄音、錄像應在其全宗—錄音、錄像類內,按照年度—期限、年度—類別(或機構)—期限或按照項目進行分類。同一全宗只能選擇一種分類方案并保持分類方案的穩(wěn)定。
4.2.2.1 按年度分類
將歸檔錄音、錄像按形成年度分類。
4.2.2.2 按期限分類
將歸檔錄音、錄像按其保管期限分為永久、30年、10年3種。
4.2.2.3 按類別(或機構)分類
將歸檔錄音、錄像按問題(或機構)進行分類。
4.2.2.4 按項目分類
將歸檔錄音錄像按項目分類。
4.2.3 排列
根據(jù)分類方案,每件歸檔錄音、錄像在最低一級類目內按時間先后順序排列。格式主要有如下三種:
格式①:全宗號—錄音(錄像)—年度—期限—件號。
格式②:全宗號—錄音(錄像)—年度—類別(或機構)—期限—件號。
格式③:全宗號—錄音(錄像)—項目—期限—件號。
4.2.4 編號
根據(jù)排列方式,編制由全宗號、錄音(錄像)、年度、類別(或機構)、項目代號、期限、件號等各選項組成的序列號,即編制檔號。
4.2.4.1 全宗號:檔案館給立檔單位編制的代號。如無全宗號,則用“000”代替,企事業(yè)單位無全宗號可取消不編。
4.2.4.2 錄音(錄像):錄音檔案用“錄音”兩漢字的第一個漢語拼音字母表示,并固定使用,即“LY”;錄像檔案用“錄像”兩漢字的第一個漢語拼音字母表示,并固定使用,即“LX”。
4.2.4.3 年度:歸檔錄音、錄像形成的年度。采用公元紀年,如“2006”。
4.2.4.4 類別(或機構):見4.2.2.3
4.2.4.5 項目代號:歸檔錄音錄像所屬項目的代號。
4.2.4.6 期限:歸檔錄音、錄像的保管期限。
4.2.4.7 件號:歸檔錄音、錄像的排列順序號。
在分類方案的最低一級類目內,按歸檔錄音、錄像排列順序從“1”開始標注。
4.2.5 著錄
每件錄音、錄像都應按分類方案,在相關的管理軟件上著錄各項目要素,并打印出歸檔目錄(見圖2)。錄音、錄像檔案目錄包括檔號、責任者、題名、時間長度(分、秒)、起始標志、結束標志、現(xiàn)存載體編號、原存載體編號、參見號、備注。
圖2:歸檔目錄
檔 號 | 責任者 | 題 名 | 時間長度 (分、秒) | 起始標志 | 結束標志 | 現(xiàn)存載體編號 | 原存載體編號 | 參見號 | 備 注 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4.2.5.1 檔號:歸檔錄音、錄像的歸檔號。
由全宗號、LY(LX)、年度、類別(或機構)、期限、件號等各要素組成,中間用“-”連接。
4.2.5.2 責任者:制發(fā)錄音、錄像的組織或個人,即錄音、錄像的制成機關或署名者。
4.2.5.3 題名:錄音、錄像標題(時間、地點、人物、事由)。
4.2.5.4 時間長度(分、秒):錄音、錄像錄制(或播放)的時間長度,用分、秒標識(如:128分37秒)。
4.2.5.5 起始標志:錄音、錄像起始的標志。錄音的第一句話;錄像的第一幀畫面,用語言描述。
4.2.5.6 結束標志:錄音、錄像結束的標志。錄音的第末句話;錄像的第末幀畫面,用語言描述。
4.2.5.7 現(xiàn)存載體編號:指經(jīng)遷移后的歸檔錄音、錄像存貯載體的編號。
4.2.5.8 原存載體編號:指歸檔錄音、錄像原存貯載體的編號。
4.2.5.9 參見號:與本件錄音、錄像有密切聯(lián)系的其他載體檔案的檔號。
4.2.5.10 備注:注釋錄音、錄像需說明的情況。
4.2.5.11 錄音、錄像檔案目錄用紙幅面尺寸采用國際標準A4型(長×寬=279mm×210mm)橫排。
4.2.5.12 目錄封面
錄音、錄像檔案目錄應編制目錄封面。封面可以視需要設置全宗名稱、錄音(錄像)檔案、年度、類別(或機構)、期限等項目(見圖3)。其中全宗名稱即立檔單位名稱,填寫時應使用全稱或規(guī)范化簡稱。
圖3:目錄封面
|
|
| |
| ( 全 宗 名 稱 ) |
| |
| 錄音(錄像)檔案目錄 |
| |
| 年 度 |
|
|
| 類 別 |
|
|
| (或機構) |
| |
| 期 限 |
|
|
|
|
|
|
注:長×寬=210mm×297mm
4.2.6 上架
4.2.6.1 遷移后的歸檔錄音、錄像存貯載體應按分類方案排列順序編號、上架。
4.2.6.2 原錄音、錄像存貯載體的各種光盤、優(yōu)盤等自行分類、編號、上架。
5 保管
5.1 對歸檔錄音、錄像,要采取相應措施確保安全,移出檔案室必須要履行簽字手續(xù)。
5.2 存放歸檔錄音、錄像的庫房和箱柜應保持整潔,定期除塵,確保歸檔錄音、錄像完好無損。
5.3 存放歸檔錄音、錄像庫房的溫濕度應符合保護相關存貯載體的溫濕度要求。